关于壮锦
- ·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,历史悠久,起源于汉代,唐代已成为贡品。
- ·它以棉、麻线为原料,图案生动、结构严谨、色彩斑斓,常用于制作被面、背包等物品。
- ·2006 年,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- ·如今,壮锦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,融入现代设计,开发出多种实用与艺术兼具的产品。
历史渊源
汉代
广西已有织锦技艺,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橘红色回纹锦残片是早期织锦的代表。
壮族人民所织出的蕉布、竹子布、吉贝布等九种布料,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。
唐代
宋代
真正意义上壮锦出现,据南宋范成大的《桂海虞衡志》记载,当时出产于广西左右江的“羰布”具备了“厚重”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,且成为上贡的名贵锦帛之一。
壮锦工艺达到鼎盛,色彩更加丰富,用途更加广泛,不仅作为贡品进献朝廷,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。
明清时期
清末民初
壮锦开始衰落,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危机,其市场需求减少,制作工艺也逐渐被简化和遗忘。
近现代时期
经历清末民初衰落,后随着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增强,得以传承与创新,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如今开发出多种实用与艺术兼具的产品。 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。